七夕良辰添浪漫,天山巍峨证深情。8月29日,“家国同贺 情定天山”2025年集体婚礼浪漫启幕。40对来自天山南北、奋战在各行各业的新人携手步入仪式现场,在巍峨天山的见证下许下爱情誓言,共赴盛世良缘。
这不仅是一场浪漫的婚典,更是一次新时代婚恋文明的生动实践,天山儿女正以爱情为墨、婚姻为笔,在祖国西北的壮阔土地上,绘就一幅“小家连大家、家国共团圆”的温情画卷。
天山为证 家国同贺
8月的天山,微风轻拂,也撩动了张翠心底的浪漫。作为奇台县西地镇人民政府干部,30岁的她身着婚服,与丈夫尚友贤并肩站在2025年自治区妇联集体婚礼的舞台旁,眼中满是对这场“迟到仪式”的期待。
她的丈夫尚友贤在奇台县委组织部任职,两人的缘分始于三年前—— 经共同好友牵线,刚毕业一年的张翠与正读研三的尚友贤相识,从陌生到熟悉,从相知到相爱,最终悄悄许下了相守一生的承诺。
“去年2月我们悄悄领了证,仪式简单得像完成一项任务。张翠坦言,真正体会到婚姻的意义,是无数个加班夜晚后的一碗热汤、是情绪低落时的一句安慰。于是,他们决定用这场集体婚礼“重新出发”,大声说出爱与感谢。
被问及对方最打动自己的地方,张翠笑言:“他情商高、幽默,却又踏实可靠,互补的性格让我们少了计较,多了包容。”如今,这对年轻夫妻的小目标简单又温暖——生个宝宝,一起陪孩子长大,50年后,依旧健康地牵着彼此的手,像今天现场的金婚夫妇那样,把平凡的日子过成诗。
“谢谢妇联给我们这次机会,让孩子将来能骄傲地说:‘爸爸妈妈曾在天山脚下,参加过一场属于天山儿女的浪漫婚礼。’”张翠望向身旁的尚友贤,眼里满是笃定与幸福。
一见钟情 一生相守
2019年,阿里木·吐尔逊大学毕业后,主动报名参加“到村工作大学毕业生”项目,从库尔勒市来到昌吉回族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博斯坦乡合然托别村,成为一名扎根基层的年轻工作者。在这片热土上,他不仅找到了为之奋斗的事业方向,也遇到了愿与之共度一生的爱人。
2024年4月,在县委党校组织的一场培训中,他与同在课堂的古赛来·赛买提相遇。“我对她一见钟情。”阿里木·吐尔逊毫不掩饰眼中的笑意,“下课我就鼓起勇气问她,能不能做我女朋友。”今年6月,两人在木垒县登记成婚,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
“以前我花钱大手大脚,成家后才知道什么叫责任。”阿里木·吐尔说,妻子做饭香、家务麻利,更把温柔与体贴揉进一日三餐。如今,小两口的小目标写在了便利贴上:一起考编,共同奔向更美好的生活;攒够了钱,带四位老人去看三亚的海,再添一辆新车,周末直奔天山草原。
谈及50年后的模样,阿里木·吐尔望向身旁的古赛来:“希望那时我们牙都掉光了,还能牵着手在库尔勒的河边散步,像今天一样幸福。”
七夕缘定 浪漫相续
七夕节,这个承载着千年浪漫传说的传统节日,总能为爱情增添几分特别的意义。对于新人盛星和摆晓燕来说,今年的七夕更是格外难忘——他们不仅在这个浪漫的日子里携手步入婚姻,还将在集体婚礼上,与其他39对新人一起,留下属于他们的独特记忆。
盛星来自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摆晓燕是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一名护士。他们的故事,始于一场看似偶然的相遇:一年前,摆晓燕因车辆碰撞需要办理保险理赔,而盛星正是那位耐心协助她的工作人员。
从理赔事务结缘,两人渐渐走进彼此的生活。盛星常在她加班后接送回家,摆晓燕也会在他忙碌时准备便当。平淡中的关怀日渐累积,爱意悄然生长。三年时光,他们从相识到相知,从朋友成为恋人,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却充满细水长流的温暖。
选择集体婚礼,摆晓燕有自己的理解:“这样的形式简约却不失庄重,能让我们更专注地感受当下,也更能体会到‘与众人同喜’的温暖。”
对他们而言,这场婚礼不仅是一份爱情的见证,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深情回望。盛星感慨道:“在七夕这个充满中国式浪漫的日子里举行婚礼,显得格外有意义。”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选择传递这样一种信念:爱情或许始于偶然,但幸福终究要靠双方共同经营;无需追求奢华排场,真诚的陪伴与纯粹的心意,才是婚姻最坚实的底色。
天山南北风光正好,人间烟火温情满溢。40对新人的故事,正是天山儿女爱情与担当的真实写照,也是广大青年树立正确婚恋观、生育观与家庭观,积极践行移风易俗、培育家庭文明新风的生动缩影。他们以平凡书写幸福,以坚守传递温暖,展现出新疆各族群众安居乐业、团结和睦的美好生活图景。往后岁月,他们将携手书写属于自己的幸福篇章,为新疆的美好明天添砖加瓦。(吐孙那依、古扎力、彭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