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万到30万!“90后”蜂农阿瓦古丽的“甜蜜逆袭”

作者:
来源: 新疆女声
日期:2025-04-30

  从最初的10箱蜂起步,一路发展到如今的300箱规模!曾经依靠种植玉米年收入仅3万元的喀什市兰干镇萨依村“90后”蜂农华丽转身成为年销售额达30万元的致富带头人。阿瓦古丽·麦麦提还带动了80多户村民投身养蜂事业,实现户均年增收8万元。图片

  当下,正值采春蜜的黄金时节。在喀什市兰干镇萨依村的果林中,一个个蜂箱整齐有序地排列着,伴随着此起彼伏的 “嗡嗡” 声,蜜蜂们进进出出地忙碌着,蜂农阿瓦古丽·麦麦提动作轻柔正小心翼翼地掀开蜂箱盖,逐一取出巢础,查看蜜蜂的繁殖状况。她说:“这批春蜜有200多箱,到5月份采蜜,今年的产量达到10多吨,蜂蜜的浓度达到42度(高品质),今年的收入肯定不错。”

  2013年,年仅24岁的阿瓦古丽·麦麦提依靠5亩玉米和小麦维持全家生计,年收入还不到3万元。为了改变家庭生活状况,2014年她借款购置了10箱蜜蜂,成为村里第一个养蜂的人。然而,现实的创业之路远比她预想的艰难得多,创业初期缺乏科学的养殖技术,致使她连续两年都处于亏损状态。阿瓦古丽·麦麦提说:“第一次养蜂因为了解不够,10箱蜂病死7箱,当时我看着成群的蜜蜂病死,急得整夜整夜睡不着。”

  开弓没有回头箭,下定决心的阿瓦古丽·麦麦提并没有轻易放弃。2017年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分公司驻喀什市兰干镇萨依村工作队入驻萨依村后,根据村里丰富的花资源,精心谋划养蜂产业,邀请自治区农科院养蜂专家前来,手把手指导村民养蜂,这可把阿瓦古丽·麦麦提高兴坏了,她积极响应成为第一批科学养蜂的农户。

  阿瓦古丽·麦麦提说:“在自治区农科院专家的指导下,我对养蜂知识有了深入的了解,通过改良蜂箱通风设计,引进优质蜂种,把蜂群存活率从40%升至95%,蜂箱规模突破了百箱,收入也提高了不少。”

  2018年,她的养殖规模突破100箱,到2023年春季,突破250箱,年产优质蜂蜜逾10吨。今年,她的养殖规模已达到300箱,蜂蜜年产值有望突破50万元。

  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分公司驻喀什市兰干镇萨依村工作队队员蒋永利说:“发展林下养蜂产业具有投入成本低、生产周期短、经济效益显著三大优势,完全符合萨依村林地资源优势,蜜源植物多样的自然条件,是推动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选择。”

  “一人喝蜜不香,众邻齐尝才甜,我愿把甜蜜与乡亲共享。”在自己养蜂获得成功后,阿瓦古丽·麦麦提便在村里宣传起养蜂的益处,并将养蜂的技术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身边的村民,她从技术上帮扶、在物资上帮忙,让乡亲们养好蜂,共享丰收的甜蜜。现在,阿瓦古丽培养的5名学徒已成技术骨干,今年新增的10名学徒让养蜂队伍进一步壮大,目前全村有80多户村民投身养蜂事业。

  喀什市兰干镇玉吉米里克村村民穆太力普·塔依尔说:“我在这边学习养蜂2年多了,每月工资3500元,特别感谢阿瓦古丽对我的指导和帮助,明年想自己独立干,提高家庭的经济收入。”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涉足养蜂行业,市场竞争愈发激烈,蜂产品销售变得困难,阿瓦古丽·麦麦提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她说:“只靠传统的养蜂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必须寻找新的发展路径,面对销售困难的问题,我积极改良养蜂技术,提高养蜂质量,拓展销售渠道。只有不断创新和调整,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

  未来,阿瓦古丽·麦麦提打算在村里办养殖合作社,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品牌销售,吸纳更多人参与进来,帮助大家共同致富增收。

  蒋永利说:“在政策帮扶和技术指导下,去年村民阿瓦古丽养了300箱蜂,净赚了20多万元,这就是‘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生动例子。我们计划打造自己的蜂蜜品牌,拓展电商销售渠道,只要大家齐心协力,这份‘甜蜜事业’一定会更加红火,乡亲们的日子也会越过越甜。”(姑丽努尔 王荣 王江平)

[董志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