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燕:援疆,是我人生最大的荣耀!

作者: 新疆女声
来源: 新疆女声
日期: 2024-11-29

  2021年10月,‌孙燕从湖北省荆门市出发,‌跨越千山万水,‌来到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县,‌自此,‌她便与这片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援疆工作的三年时光里,‌孙燕把精河县当作自己的故乡,‌全身心地投入到推动精河县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

  援疆三年,‌深耕教育‌

  2021年10月至2023年6月,‌孙燕在精河县第二中学担任副校长,‌2023年7月起担任精河县教育局副局长。‌这三年间,‌她的足迹遍布精河县的每一所中小学和幼儿园。‌无论是热闹的教研文体活动现场,‌还是安静的课堂角落,‌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她用自己的行动,‌倾情倾力倾智,‌书写下了湖北教育援疆的精彩答卷。‌‌

  作为一名有着多年英语教学经验的老师,孙燕启动了英语学科初高中教学衔接的尝试,‌以高中教师的独特视角来审视初中英语课堂。‌她一次次深入学校,‌参加教研活动、‌聆听“推门课”,‌出席质量分析会,‌与班子成员倾心座谈,‌针对学校管理的每一个细节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她的努力,‌督促并带动了一批年轻老师转变教学走流程轻实效的理念,‌为精河县的英语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倾心付出,‌收获成长‌

  “三年的援疆坚守,‌孙燕在英语学科建设方面给老师们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她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高度关注,‌对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倾心付出,‌无不彰显着她的教育情怀,‌我们真心感谢她。‌”精河县第三中学副校长张琳感慨地说。‌‌

  孙燕充分发挥援疆优势,‌不遗余力地发挥示范引领和“传帮带”作用。‌她通过开展教育专题讲座、‌推进集团化办学、‌组织外出培训、‌建立名师工作室等多种方式,‌为精河县精心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师资队伍。‌‌

  “孙燕在精河县教育局任副局长一年多来,‌用心用情,‌以高度的责任和担当圆满完成了援疆教育使命。‌三年里,‌孙燕走遍了精河县25所中小学幼儿园。‌她用教育者的深情和智慧,‌与精河县的师生们一同收获成长,‌感谢孙燕局长对精河县教育的无私奉献。‌”精河县教育局党建办干部王雪丽由衷地赞叹道。‌‌

  文化润疆,‌情深意长‌

  在教育局任职期间,‌孙燕开展交往交流交融工作亮点纷呈,‌文化润疆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她带领100名青少年赴荆门开展了主题为“新疆学生荆门行 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祖国情 中华行”研学旅行活动;推进落实教育系统代表团一行12人到荆门、襄阳两地观摩考察形成的多项意向性帮扶共建项目;联系荆门李琴心理健康名师工作室分小学、中学、高中三个学段以家长学校为平台开展亲子教育系列公益讲座15场次,惠及家长2万余名;推动20名精河教师申报荆门市课题,精河科学教师加入荆门科学教育名师工作室推进中;助力龙泉中学、荆门外校挂牌等多项帮扶意向推进;督促普测站各项工作高效开展工作,应县委宣传部邀请做了“文化润疆”系列讲座之中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并安排援疆教师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助力等。‌‌

  援疆三年,‌孙燕给自己身份定位是精河的荆门人、‌荆门的精河人,‌同当地师生及各族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二中,‌她与附近小区一个二年级的回族小姑娘几乎每个上学日都手拉手同进同出学校,‌“这是我的老师好朋友 ”,‌小姑娘总是这样向人介绍她。‌孩子们积攒下糖果、‌食品等带给她,‌为她画像、‌做手工艺品,‌邀请她到爷爷的牧场去骑马,‌对湖北产生无尽的向往。‌家长们通过各种方式向她求解家校共育中遇到的问题,‌而老师们则把她当作工作上的领导,‌生活上的姐姐。‌临走时,‌蒙古族姐妹携子女着盛装到驻地为这位“汉族姨妈”敬上马酒;‌维吾尔族朋友说:“你是我们精河的儿子娃娃”…‌…‌精河的父老乡亲们邀请她“常回家看看”。‌‌

  孙燕用自己的激情与实干精神,‌生动地诠释了什么是援疆精神。‌她完完全全地融入到了精河县这片土地上,‌精河县早已成为她生命中的第二故乡。‌“这三年,‌是我人生中最愉快、‌最难忘的一段经历,‌也是最宝贵、‌最值得珍惜的一段时光。‌长江天山一脉牵,‌鄂博情深心相连。‌这段生活,‌我满怀热爱;‌这段经历,‌我倍加珍惜;‌这段情分,‌我永生铭记!‌返回湖北后,‌我将更好地讲述我们的援疆故事,‌把精河县人民的深情厚谊带回湖北。‌博州精河县是我的第二故乡,‌精河县的父老乡亲是我大西北的亲人,‌也希望精河县的朋友们把我当做他们在湖北的亲人。‌援疆,‌是我人生最大的荣耀。‌”孙燕深情地说道。‌‌

[张婧]
0100703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30224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