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花科普园|《论语译疏》(前言)

作者: 孔祥语
来源: 文儒学堂
日期: 2022-12-15

  为积极推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妇女发展规划(2021-202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儿童发展规划(2021-2025年)》,进一步弘扬科学精神,大力普及促进妇女儿童和家庭健康保健、科学生活、家庭教育相关科学知识,以及涉及妇女儿童和家庭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帮助广大妇女儿童和家庭提升科学素养和法治素养,自治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特开设“石榴花科普园”栏目。

  让我们一起来科普园学习吧!

  纵观古今中外,凡大有作为者,无不深读人类之经典,且大多自幼而学。深读经典,方得做人之智慧,作文之灵感。善读经典,解悟精神,用于生活,自如自在。接近经典的人,才有可能尊贵;抵触经典的人,难以尊贵。中华经典,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祖先共同的智慧融合,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更是新时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等“四书”,是科举时期必考之科目,目的是使学者通过学习“四书”,培养君子的大思想、大境界、大格局、大责任、大担当风范,让君子有高度、广度、深度、厚度和风度。为了让中华文化之经典进千家万户,涵养中国精神,打造学习型家庭,构建书香门第,特再次修订编辑再次出版《论语》一书,以便于大多数中国人深阅读和外国人学习中华经典。此次修订在原有注音的基础上补充注释、译文和感悟,故言“译疏”。以经典生活化,生活经典化的笔触,结合现代社会的背景做进一步的解释与发挥,以增加阅读经典的趣味,提升人生修养的境界,减轻学习文言文的难度,引导学者快速进入中华文化的智慧殿堂,便于思想奔腾,提高修养,同时也可以启发读者写好文章,帮助中小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谈到中华文化,不得不提起周公、孔子。孔子集大成,圣之时也,金声而玉振之也;周公承尧舜之道,制礼作乐,开创文明先河。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名丘,字仲尼,祖先是宋国人,其父孔纥,字叔,又称叔梁纥,其母颜徵在。孔子父母因结婚年龄差距甚大,故曰野合。孔子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十一月庚子(就是农历八月二十七日,公元前五五一年九月二十八日),出生地为鲁国昌平邹邑,就是现在山东省济宁市所辖曲阜市。小时候,孔子常陈俎豆以习礼;长大后,曾任季氏家的委吏(相当于仓管员),“会计当而已矣”,即核算账务,准确无误;任乘田(相当于畜牧官),“牛羊茁壮长已矣”,初步表现出敬业精神和管理能力。孔子去周朝问礼于老子之后,回到鲁国,继续设教收徒,弟子弥众。因为孔子办学打破了世袭为官的旧制,平民子弟只要学会了治国之道,就有机会出仕为官,治理国家,为人民服务,从此,一股官场清风,吹遍华夏大江南北,改变历史。

  孔子任中都宰一年,成绩斐然,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四面八方的人都来学习效仿,次年就被提拔为司空,继而任大司寇摄相位。相鲁定公会盟于夹谷,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之势,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收回了被齐国侵占的土地。孔子任大司寇,诛杀少正卯。孔子认为,像少正卯这样的人必杀,其主要原因有五:心达而险;行僻而坚;言伪而辩;记丑而博;顺非而泽。有一于人不免而诛,何况少正卯兼而有之,故必杀。(《孔子家语》)三月鲁国大治。齐国人看到孔子治理下的鲁国必将超越齐国,威胁齐国的国家安全。齐国开始挑拨离间鲁君和大夫与孔子的关系,没有成功。继而馈女乐于鲁君、大夫。以美人计,让鲁国朝纲大乱。三日不朝,孔子行。

  在君不君,臣不臣的鲁国,国君的权力旁落于大夫,以致大夫权力过大,常常僭越礼法,鲁国无法正常治国,礼崩乐坏。为此,孔子配合鲁定公隳三都,围之不克。因兵力不及大夫,以失败而告终。孔子承担起隳三都失败的责任,主动辞职。在君不君,臣不臣的社会,朝纲昏乱,孔子开始了长达十四年周游列国的生涯。

  春秋末期,诸侯混战,小人当道,尔虞我诈,以利为利,相互倾轧,无法实行仁政。在乱世之时,孔子明知仁政不行于天下,但为了培养弟子,培养中华民族未来的人才,不辞辛劳,栖栖遑遑,忍辱负重,周游列国。孟子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孟子·梁惠王上》)也就是说,孔子及其弟子没有论述齐桓公和晋文公称霸之事,所以后人了解不多。孔子倡导仁政爱民,怎么会去大量记载如何烧杀掠夺而称霸天下之事呢?周游列国十四载,传播尧、舜、文王、武王、周公之道,虽未畅行于天下,然为中华文化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培养了中华文化优秀子孙,使之代代相传,贤人辈出。

  意志坚强,博学多才,问则广知的孔子与其弟子一行,历经磨难,起伏跌宕。鲁国于季康子继位时召孔子,孔子终于回到了父母之邦,时年六十八岁。回国后的孔子不求仕,乃叙《书》《礼记》,删《诗》正《乐》《春秋》,序《易》之《彖》《象》《说卦》《文言》等。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壬戌四月己丑,孔子离开人世,享年七十三岁,葬于鲁,今曲阜市孔林。弟子皆服心丧三年而去,惟子贡庐于冢,凡六年方拜别。孔子离去2500多年,其精神犹在。老子曰:“死而不亡谓之寿。”真正的长寿,是其永恒的精神价值。

  凡《论语》二十篇,其他古《论语》编目不一。《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时人之言语汇编而成的散文体语录。经过二千多年的考验,以半部《论语》的智慧,治理天下二千多年。《论语》是君子学问,铸造君子人格之经典,故《论语》早已成为中国人的圣经。凡圣经,为国人所必读。读《论语》,学伦理,讲道德,习礼仪,提升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奠定完美的人格,塑造人的灵魂。

  《论语》表面看起来没有逻辑关系,实其逻辑思维散落其中。深读《论语》,便知其深刻的逻辑思维,既有分类的内容,如政治思想,教育思想,中华孝道等,又有篇章的逻辑脉络。

  《论语》明确君子责任,规范君子权力,施行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辅相成的思想。为便于读者理解《论语》,余将古私塾所授与个人学习心得之《论语》篇章逻辑罗列于此,以供读者思考与研究时参考。

  如欲成就君子,其必由学乎,故第一篇为《学而》;学以致用,学而优则仕,故第二篇为《为政》;为政治国,当以礼乐治国为先,为政者必须遵守最高的礼乐制度,即“八佾舞”不可僭越,故第三篇为《八佾》;人人讲礼守礼,择仁而处,构建和谐社区,故第四篇为《里仁》;人居住于社区,嘉善扶弱,不可冤枉好人,如无罪而入狱的孔子女婿公冶长,故第五篇为《公冶长》;治国需要德才兼备者,只要学会了治国的本领就有资格去做官为民服务,如冉雍(仲弓)这样的人就可以去做官,故第六篇为《雍也》;如何做官,新官上任三把火,是去恶从善,传承文明,继往开来,不是自作聪明,标新立异。过去的制度,只要是对的就必须继续承袭,不可随便革除,以免社会混乱,故第七篇为《述而》;社会制度再好,莫过于圣贤治国更好。像泰伯这样的人,虽然自己优秀,却还要尊重天命,让位给比自己更优秀的人来治理国家。因为有了泰伯的礼让,周朝才有了八百年的江山,故第八篇为《泰伯》;圣贤治国多讲仁义道德,罕言财利。古人深知,以商业利益作为社会的指向时,人心就难以安定,故第九篇为《子罕》,意思是孔子罕言财利,倡导仁义与天命;一国千万家,千万家成一国,许多家在一起就成了村居、乡镇,把每个村居、乡镇都建成文明的地方,全国自然就繁荣昌盛,故第十篇为《乡党》。

  前半部《论语》主要讲思想理论,治国之道,治家之道,为人修养等。下半部《论语》主要讲理论实践和社会问题,解决理论与实践的智慧统一,以及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社会是由学习礼乐文明的先进人物来解决问题和引领未来的,保障质朴者之德能得以流行,优秀的先辈思想能得以传承,故第十一篇为《先进》;孔子弟子中先进者有三类:其一是才德卓越,坚守仁道的颜渊;二是任劳任怨,履行承诺的子路;其三是深知进退,知耻修己的原宪,故第十二篇为《颜渊》,第十三篇为《子路》,第十四篇为《宪问》;有先进就有后进,君不君臣不臣,是社会乱象之源。君不像君的君,以卫灵公为代表,故第十五篇为《卫灵公》;臣不像臣的代表是季氏等三桓,故第十六篇为《季氏》;上行下效,上梁不正下梁歪,臣不臣的季氏,又有家臣不像家臣的阳货,故第十七篇为《阳货》;人类社会总是充满希望的社会,正义一定胜于邪恶。充满邪恶的社会,不会经历太久,正义就会上升。人类共同的愿景一定是:未来更加美好!邦无道时,居易以俟命,等待机会,像微子一样,机会一来就力挽狂澜,改过迁善,故第十八篇为《微子》;要想未来更加美好,就要培养圣贤、君子,如孔子培养七十二贤,其代表人物是为了国家的利益而能够见危致命,辨扬圣师之德的子张,故第十九篇为《子张》;经过几千年的风风雨雨,善恶对错的交融与激荡,社会的稳步发展,人民的安居乐业,需要沉淀的思想得以顺利延续。虽然尧舜已经遥远,但是,圣人之言时刻警醒耳畔,指引未来,故第二十篇为《尧曰》。

  从第一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君子之德,到最后一章“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的君子之道,均是君子之学。《论语》宛如一盏航灯,指引我们避开暗礁。且读《论语》,拥抱仁义,勇往直前!

[盛元]
0100703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211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