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情用力的妇联情怀

作者: 袁鹏 韩亚聪
来源: 中国妇女网
日期: 2020-12-17

  用心用情用力的妇联情怀

  ——来自全国妇联定点扶贫县甘肃漳县、西和的一线调查

  10月9日上午10点45分,从北京西站到定西北站的G429次列车缓缓开动,全国妇联第19批扶贫接力小分队赴漳县的3名队员聚在车厢一角,谋划着接下来一个月的“扶贫时间”,“到脱贫攻坚一线就是要沉下心来,实实在在做一些事情。”这是队员们的默契和底气。

  扶贫聚真情,千里一线牵。

  22年来,先后派出21批帮扶组16任挂职县委副书记、副县长,扶贫接力小分队19批57人,累计协调争取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开发等项目170多个,引进资金达23.1亿元,投入帮扶资金物资3000多万元,这是全国妇联的“漳县情怀”。

  5年多来,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437万元、物资3286万元,完成消费扶贫1052万元,先后下派挂职干部2人、驻村第一书记2人、扶贫接力小分队19批57人,这是全国妇联的“西和牵挂”。

  从派驻帮扶干部到扶贫小分队接力帮扶、从对接政策资源到指导妇联改革、从建立“妇字号”基地到从一而终的思想引领……全国妇联全方位、立体化的帮扶工作成效满满,2020年2月、2020年11月,漳县、西和县分别实现脱贫摘帽。一段新的发展故事正在拉开帷幕。

  “北京亲戚”带来脱贫希望

  漳县人民20年来生活的变化,是从“一口井,一条路,一个厂”开始的。

  2000年年底,在全国妇联、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等的帮扶下,“大地之爱·母亲水窖”工程启动,上千口“母亲水窖”改变了漳县人吃水难的历史性难题;

  20多年前,进出漳县要经过一条破破烂烂的翻山路,2009年开始,全国妇联协调修建了一条从陇西县文峰镇至漳县殪虎桥的文殪公路,被全县人民亲切地称为“妇联路”“幸福路”“致富路”;

  在全国妇联支持协调下,漳县祁连山水泥厂启动了年产300万吨水泥生产线项目,自2011年3月投产以来,连续盈利无亏损,2018年年产值达7.19亿元。

  对于生活在海拔高、交通不便、常有自然灾害的漳县人民来说,全国妇联“娘家人”协调建设的“那口井,那条路,那个厂”正是美好生活的开始。

  “北京亲戚”带来的远不止这些。

  为提高两县村干部队伍素质水平,全国妇联先后组织漳县、西和两县519名村党支部书记到北京、陕西、山东参加各种扶贫培训,帮助他们开阔视野、转变观念。从而实现了全覆盖培训两县村党支部书记的目的。漳县县长刘静曾表示,这项工作切实为基层扶贫工作注入了活力。

  针对贫困妇女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全国妇联加大“两癌”检查救助力度,帮助两县建立人工智能宫颈癌前病变筛查实验室,先后投入290万元救助两县“两癌”患病妇女,筛查36491名农村妇女,为43万多名建档立卡妇女提供保额794.8万元的“两癌”和“加油木兰”公益保险。

  “在妇联工作期间,我感觉全国妇联带来的帮扶举措不仅实实在在,更温暖人心。”曾在漳县妇联工作、现在文旅部门任职的一名干部回忆起全国妇联“两癌”项目的实施经过仍倍感亲切。

  2015年,全国妇联定点扶贫的“朋友圈”进一步扩大,与漳县相隔200多公里的另一贫困县——西和县也成为全国妇联的帮扶对象。

  西和县美辰服装加工扶贫车间里,女工郭芳英干得起劲,笑得开心。“我家就在工厂附近,上班很方便,最重要的是每月都能领到工资!”

  据了解,近年来,全国妇联加大产业扶贫力度,通过引进、协调资金等方式使得一个个扶贫车间、加工厂落户两县。西和县美辰服装加工扶贫车间就是由全国妇联定点帮扶和青岛市北区东西扶贫协作帮建,是一家集服装设计、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车间年销售量达14万套件,就业妇女达120人,其中建档立卡户和边缘户60余人,工人月均收入2400元左右。

  “妇字号”基地成凝聚“她力量”的金字招牌

  “孩子在县城里上学,我是过来陪读的,空闲时我就来这里上班,既能照顾孩子,还能赚些零用钱!”11月5日,漳县妇女儿童服务中心的扶贫车间里,新寺镇妇女宋彩娟边说边做工,脸上挂着满足的笑容。

  漳县妇女儿童服务中心大楼是全国妇联2000年援建,总建筑面积841.04平方米。对于当时城市建设相对落后的漳县而言,中心的落成意味着漳县妇女儿童有了属于自己的活动场所。

  经过多年建设运行,如今的漳县妇女儿童服务中心拥有了培训室、阅览室、中国妇女成就展厅、“贵清巧娘”展销厅、扶贫车间及工作室、书画馆等功能室。

  中心还曾经诞生了漳县妇女儿童工作的很多个“第一”:第一个幼儿保育园、第一个少儿舞蹈培训班、巧娘们第一次有了展销产品的地方……

  在“贵清巧娘展销厅”,漳县手工编织协会负责人方小梅正带领几名妇女在一起做手工制品。

  方小梅是一名普通的农家妇女,自从2014年全国妇联在漳县发起以居家灵活就业为目标的手工编织培训以来,她认真参加妇联组织的各种活动,如今不仅成了一名技艺娴熟的“巧娘”,还被推选为漳县手工编织协会负责人。

  “从事手工编织不只改变了我的生活,增加了我们的收入,也让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在家里说话也算数了!”方小梅说。

  据悉,全国妇联在漳县开展手工编织培训以来,培训人数已达1.2万余人,其中1500人在服装、制鞋等各类公司实现稳定就业。

  2019年8月8日,由全国妇联帮扶的西和县雪绒花职业培训中心揭牌成立。该中心的主要业务是家政月嫂、育婴员的培训,截至记者发稿时,该中心已培训家政从业人员1000余名,家政培训成了全国妇联脱贫攻坚的又一有效举措。

  “自从到绿臻园合作社打工以后,我家土地流转给了合作社,除了打工收入,每年还有土地流转费用,我再也不用到外地打工了。”采访中,西和县蒿林乡申集村妇女对记者说。如今这里的很多贫困妇女已经走进车间,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主力军”。

  绿臻园中药材专业合作社是全国妇联在西和县的巾帼脱贫示范基地,这个成立于2019年的基地,目前已吸收建档立卡贫困户社员206人。据了解,全国妇联在漳县和西和县创建的几十家巾帼脱贫示范基地,已带动一大批农村妇女实现创业就业。

  “娘家人”接力激发乡村发展“她活力”

  漳县与西和县,这两个与北京相距1000多公里的西北小县城,对全国妇联的扶贫干部来说,是心中一辈子的牵挂。扶贫干部们走遍漳县、西和县的山山水水、沟沟壑壑,与当地群众建立了亲人般的感情。

  从1999年至今,全国妇联历任挂职两县的副书记、副县长、一个个驻村第一书记的名字,成了乡亲们忘不了的亲人。他们组织实施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及救助,推进“最美家庭”和“美丽庭院”建设,探索“巾帼家美积分超市”,开展“她分享·巾帼脱贫故事汇”……尤其是他们在全国妇联干部驻村帮扶的漳县盐井镇立桥山村总结出的“四培三带一引领”基层妇联改革经验,不仅在实践中成效显著,也使两个县的妇女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所谓“四培”,是指把妇女党员培养成执委、把妇联执委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执委培养成妇女骨干、把村妇联主席培养成村“两委”后备干部;“三带”是坚持党组织带领妇联不断进步、妇联带领执委持续壮大、执委带领妇女共同发展;“一引领”就是引领一个家庭、树立一个典型、展现一片新风。

  在全国妇联的精心指导下,漳县乡村两级妇联执委由原来的153人增加至2632人,妇联执委对全县15989名贫困妇女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西和县村(社区)妇联工作力量也由394人增加到4595人,妇联执委共结对帮扶13785名贫困妇女,有效增强了脱贫攻坚整体合力。

  更让我们欣喜的,是两县农村妇女精神面貌的改变。

  “我们村妇女的变化太大了,以前见生人来都躲着,现在村里来人了姐妹们抢着说话。过去村里开会都是家里的男人来,现在只要在工作群通知开会,大家十几分钟就到了,对村里的事儿非常上心,和以前完全不一样。”漳县立桥山村党支部书记隆晓红对记者说。

  在漳县、西和县脱贫攻坚现场,妇女的身影处处可见,无数优秀妇女成为致富带头人,无数妇女获益于“巾帼家美积分超市”,无数妇女成为乡村治理的推动者——妇女,已经成为这两个国家级贫困县决战脱贫攻坚不可或缺的“她力量”!成为乡村振兴最耀眼的亮丽风景线!

  双双实现脱贫摘帽的漳县与西和县,正迎来新的发展阶段,而“娘家人来了”的暖心故事,仍将在两个县城接续上演……

 

[杲均丰]
0100703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6872213